“修文媳妇,你没骗我?”二太爷爷拄着拐杖,和得知韩铮中状元时一样激动。
修文媳妇竟然说她打算在村里开个启蒙的私塾,先生的月钱由她来付,孩子们不用交束修就能学。
“我不骗人。”黎语道:“不过我也不是随便开的,我有条件。”
二太爷爷稳住心绪,“你说。”
黎语道:“私塾除了接收咱们韩氏一族的子弟,也接收村里合适的孩子,且男女不限。”
二太爷爷皱眉,“也要女娃娃?俗话说,男女七岁不同席,让男孩子跟女娃娃一起念书,有些不妥。”
黎语早猜到他会这么说,道:“我明白您的意思,所以会有两个学室,一个给男孩子们,一个给女孩子们。”
二太爷爷:“就算这样,也应该不会有女娃娃来学,村里人对男孩子和女娃娃不一样,我想你比我清楚。”
黎语莞尔一笑,“如果送家里的女孩子来私塾,可以免掉男孩子的束修呢?”
二太爷爷愣住:“你不是说不要束修吗?”
“我可以再加个条件,告诉大家,只有让家里的女孩子来学,男孩子才会免束修,否则就不免。”
二太爷爷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。
他沉默了会儿,道:“除了这些,你还有什么条件?”
黎语道:“每个孩子在不交束修的情况下,只可以学三年,三年后,若是想接着学,可以去镇上的明桐学堂。到那时候,若是他人品学识俱佳,在明桐学堂的年终测试中考到前五,我可以再为他提供两年的束修。”
二太爷爷;“......”
半晌,他道:“就按你说的来。不过你这私塾大概开多久。”
黎语:“先开六年,六年后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再继续。”
二太爷爷颔首,幸好不是一辈子,虽花的不是他的银子,但他也心疼。
*
黎语又等了会儿,见二太爷爷没问题了,准备离开。
才走两步,被二太爷爷叫住,“修文媳妇,你为什么突然想开个私塾?”
黎语停下来,道:“我希望咱们族里、或者村里多出几个德才兼备的官,以后说不定能与韩铮互相帮衬着。”
当然,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,另外一个原因是她想让村里的女子多懂些东西。
前几天和周青荷去祠堂时,周青荷说的那番话,让她突然想做些什么。
上三年私塾,别的不说,可以让她们识字,让她们的眼界稍微放开一些,至少不会成为杨秋月和钱氏那种人。
此外,她们以后做事,或许会有更多的思路,想到更好的办法。
*
黎语要开私塾的事,很快在村里传开了。
村里大部分人都很高兴,韩铮中状元后,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盘算着攒钱送自家孩子去学堂。他们期待着自家孩子也能与韩铮一样出人头地。
结果黎语主动要开私塾了,虽然只是免束修,却也省了不少钱。
有高兴的,也有几个抱怨的。
“女孩子念书有什么用,将来还不是在家生儿育女,伺候公婆?修文媳妇也真是的,免个束修还这么多事。”
“是啊,我也不明白,她怎么就非要女孩子去学。女子长大后都是别家的人,学了又对自家没用!”
因为黎语提前跟村长通过气,村长听到这话,脸立刻黑了起来,“修文媳妇办私塾是好事,你们不感激她也就罢了,还在这里抱怨。不想自家姑娘学,那就不学,谁逼你们了?”
“可是姑娘不学,我们就得交束修。”
周青荷正好路过,闻言道:“束修又不贵,你们可以直接交。我想你们应该不差那个钱吧。”
抱怨的人快速捂住了自己的钱包。
周青荷哼了一声。
*
在村里办私塾花钱并不多,盖几间屋舍,再请两个先生就可以了。
因为不想让那些古板的老学究教女孩子,黎语在县令夫人的推荐下找了一个姓张的妇人。
妇人以前是在大户人家当丫鬟的,跟着家里的主子念过书,也走过一些地方,见识广。年纪大后,被主子放了出来。
她没有成亲,膝下只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跟着。
黎语跟她商量了一下,把她请到了村里。
她先住在村长家的老房子里,黎语刚穿过来的时候住在那儿,后来变成了做点心的地方,点心房盖好后,那里又空了下来,正好可以让她们先住着。
男孩子那边,黎语则在沈先生的推荐下,找了一个姓刘的老秀才,由他来教。
两人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,一年下来不到五十两,黎语觉得还可以。
*
在家待到第八天,黎语跟程氏韩蓉说了一声,告诉她们要离开了。
已经到六月,他们不能再留。
程氏回来的主要目的是祭拜亡夫,时下已经完成这件事,心里不再有牵挂,对黎语的安排没有意见。
而听到黎语要走,吴婶与村长媳妇几人赶紧忙了起来。
帮黎语装玫瑰干花,做点心,给他们准备驱蚊的药草,还有黎语要的凉粉果,她们着急的不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