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天怕是要变了。”
一个大娘嘀咕。
“可不是,都三月份了,竟然还在下雪。”
另外一个大娘搭话。
刘瑶看着天,心说可不就是要变天了吗。
再过两个月,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要开始了。
“瑶瑶,你家江营长那边还没消息吗?”
大娘问。
“没呢。”
刘瑶回。
“这战打的可真久,好几个月了吧。”
“你别担心,江营长吉人天相,肯定没事的。”
大娘安慰。
“谢谢大娘。”
刘瑶笑。
“你家柴火还够烧不。”
大娘问。
“够的。”
江彦走之前弄了一屋子的柴火。
即便如此,那些柴火还是快烧完了。
怕熬不过冬天,刘瑶有时候半夜不烧炕,直接在空间里过的夜。
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“还是江营长勤快,弄了一屋子的柴火,不像我家那个懒汉,年前让他多准备点柴火,死活说够了,搞的现在没柴火烧,还得花高价钱买煤炭烧,也不知道这冬天啥时候能过去。”
大娘想到那些白花花的钱就肉疼。
平时家里做饭都舍不得买煤炭。
现在倒好,还要买煤炭烧炕,简直跟烧钱差不多了。
“都三月份了,这冬天应该快过去了吧。”
一个大娘说。
“希望吧。”
另外大娘叹气。
三月底,雪终于停了,太阳出来了,天终于开始变的暖和起来。
一大早,家属院的空地上聚满了晒太阳的人。
一群人嗑瓜子的嗑瓜子,聊天的聊天,有的大爷还在下棋。
江彦那边还是没消息。
这段时间,刘瑶早出晚归,经常泡在部队图书馆里学习。
“瑶瑶,放学了啊。”
一个大娘抱着一个酸菜罐子走了过来。
“对。”
刘瑶眼尖,一下发现大娘手里的咸菜罐子有点特别,有点像宋吉州窑出品的玳瑁釉罐。
“咋了?”
大娘低头瞥了眼自己怀里的罐子。
“没,就觉得你这罐子挺好看的。”
刘瑶收回视线。
“大娘,我先去吃饭了。”
刘瑶大跨步走了。
“一个破咸菜罐子有啥好看的。”
大娘嘀咕一句,抱着罐子走了。
不远处,朱少莲正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。
刘瑶是高中生,会读书认字,是文化人。
朱少莲自己不识字,对文化人有滤镜,觉得他们都是聪明人。
刘瑶这么聪明,天天去图书馆看书。
她盯着一个咸菜罐子看,朱少莲本能觉得那罐子不简单。
“看啥呢,这么入神。”
大娘瞥了她一眼。
“没。”
朱少莲收回视线。
“妈,王婶家那个咸菜罐子真特别。”
朱少莲试探性开口。
她婆婆在家属院住的久,跟这边的人熟悉。
“一个破罐子有啥特别的,不过我倒是听她说是她婆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,一个咸菜罐子还祖上传下来的,她也是真能吹。”
大娘明显不信,觉得对方在吹牛。
朱少莲脑子则轰隆隆炸开了。
祖上传下来的。
那不就是古董吗?
难怪刘瑶一直盯着那咸菜罐子看。
“行了,别给我傻站着,做饭去。”
大娘催促。
“知道了妈。”
朱少莲满脑子都是那咸菜罐子。
要是那咸菜罐子真是古董,她弄到手的话,不就发财了?
1966年4月,首都教育部召开高校招生重要会议,痛批现在的高考制度。
5月,学生们开始罢课,要求取消高考,轰轰烈烈的那十年开始了。
6月,高考招生正式取消,准确来说,是延迟半年招生。
首都的天变了,大批热血高中生响应号召上山下乡。
家属院这段时间天天有人因为下乡在吵架。
“你敢去乡下,你就别认我这个妈!”
家属院一个大娘拽着一个年轻小姑娘,情绪激动。
“妈,你思想觉悟有问题,你怎么能当逃兵。”
“我不管,我必须响应号召下乡,建设农村!”
现在政策刚开始,大家都不知道乡下是什么情况,年轻人都争着抢着下乡劳动。
刘瑶的高中同学里,大半都自发报名去了乡下。
“婶子,你就让你闺女去吧。”
“上山下乡当知青是多光荣的事,你咋还拦着呢。”
“就是,我家狗娃都去了。”
“我家虎妞也去了。”
几人你一言,我一语,全是在劝大娘放手让闺女下乡。
“算了算了,你爱去去,到时候后悔别怪我。”
大娘被他们说着说着,动摇了,直接由着她了。
家属院一批批稚嫩的学生开始主动报名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