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骑驰出肃州,星夜兼程奔赴各城。
“君上旨意,发举国之兵,伐楚!”
骑士背负令旗,过城门不停,策马长驱直入。
马蹄声响彻街道,路旁行人纷纷驻足。
众人耳闻诏令内容,联系楚国前番所为,无不心生愤慨,恨不能立刻奔赴战场对阵强敌。
得知飞骑入城,县衙门大开,县大夫及主簿在门前接旨。
飞骑在马上留下诏书,没有片刻停留,调转马头原路返回,眨眼间背影远去,奔向下一座城池。
“携我手令,召诸邑长。”县大夫飞速浏览过诏书,立即下达命令。
主簿亲自调人安排,不多时有甲士出城。
各乡邑接到消息,邑长纷纷赶赴城内,陆续来到县衙。
人员到齐后,全部聚在县衙前厅。县大夫没有赘言,展开诏书当众宣读。
“楚狂妄无礼,挑衅晋威,屡有恶行,形同宣战。君上有旨,发全国之兵,讨伐楚国!”
室内先是一静,旋即响起讨论声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,众人毫无惧色,反而一个个摩拳擦掌,表现得跃跃欲试。
“青壮入军,县衙造册。”
“秋收已毕,军粮无需自备,国中分发。”
“诸乡邑安排人手巡逻,缉拿匪盗。大军出征严守门户,凡有不法一律严惩!”
县大夫出身壬氏,与壬章为三代以内的血亲。
和壬章一样,他好钻研刑律,崇尚严刑峻法。出任县大夫期间,亲自带兵绞杀盗匪,城墙上悬挂成排首级,有的已经风干。此举极大震慑辖下宵小,县内风气为之一新,斗殴盗窃近乎绝迹。
此次伐楚要发全国之兵,他同在征召之列,要至下军为将官。
他离开之后,城内诸事由主簿主持。为防不法之徒趁机作乱,他提前定下规矩,凡触犯律令一概严惩,绝不容情。
大厅内鸦雀无声。
邑长们早见识过县大夫的行事作风,知他铁面无情。但在此时此刻,众人仍不免心惊,紧迫感油然而生。
众人各自下定决心,回去后立即调派人手,务求不出差错。
大军出征期间,乡邑注定空虚。若自己邑中出现匪盗,实在无法抬起头来。
“诸君可有疑问?”县大夫环顾众人,开口询问。
“无。”邑长们纷纷摇头。
“善。”县大夫拿出一叠抄录的告示,交给邑长带回去。同时分发装订的簿册,用来记录征发的青壮。
簿册以兽皮钉成,比竹简轻便,更方便携带。
上面先录邑长,再是乡老,其后是国人和庶人。邑长和乡老都要在簿册上按下手印,以示对所录内容担责。
“时间不多,诸位速行。”
“诺。”
邑长们捧起告示和簿册,起身向县大夫告辞,鱼贯走出县衙。众人或骑马或驾车,出县城返回
乡邑,第一时间张贴告示,向辖下传达国君旨意。
不到半日时间,征兵一事传扬开,乡村里寨皆有耳闻。
“伐楚!”
“举全国之兵,战必日久。”
“自烈公以后,尚未有此大战。”
几名老人聚在告示前,听人宣读告示内容,不免想起烈公时的几场大战。
灭郑不过尔尔,更多仰仗新军,无需倾尽全力。唯有战强国,如楚、齐、越之属,才需兴举国之力,征召全国青壮。
老人们回忆往昔,按住身上的伤疤,既有豪情也难免唏嘘。
“我等壮时,追随烈公南征北讨,屡次立下战功。幽公不济事,未见开疆拓土。今上承烈公之志,大军东出伐楚,必建不世伟业。”
岁月沉淀成智慧,凝入苍老的眼眸。
老人们思及这场战事,恨不能年轻三十岁,再次随军出征,在战场上浴血拼杀。
“君上变法,行军功爵。战功能分田,还能得爵。英主在位,尔等切记奋勇,不使先祖蒙羞。”
老人们无法上战场,只能将希望寄托儿孙。各自返回家中,见到正在擦拭兵器的亲人,当面殷殷叮嘱,一定要英勇杀敌,绝不能畏惧不前。
“父亲放心。”
“我定要斩敌首,立功得爵!”
受到征召的国人和庶人准备妥当,各自背起皮甲和武器,大规模向县城聚集。他们中的多数都是徒步,仅有少数人有马,行速依旧不慢。
离县城较远的村庄,众人从家中出发,走到中途太阳西落,不能露宿在荒郊野岭,只能打起火把夜间赶路。
所幸夜行的人不在少数,火光聚集到一起,明光驱散暗色,使得野兽不敢靠近,在远处游荡许久,寻不到攻击的机会,只能悻悻离开。
相同的情形发生在不同县内。
国人和庶人大量聚集,由各县县大夫或主簿带领,从四面八方涌向肃州,犹如河流汇聚入海。
晋人大规模行动,俨然是为国战准备。
各国探子闻风而动,大多伪装成商旅,千方百计潜入肃州城刺探,再将情报送回国内。
其中以齐国商人最为活跃。
这一日,苍金的马车穿过长街,途经商坊,远远望见苍保和苍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