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唐老夫人的事迹传到离得远一些的地方的时候,那就更了不得了。
比如说什么唐老夫人压根就是得道仙人本仙, 最是慈心良善不过的, 凡是小儿患病, 只要给她亲自一抚, 便会活蹦乱跳, 病症全无!而那金城, 不过是沾了唐老夫人正巧在那边探亲访友的光罢了, 当日海浪袭来, 唐老夫人挥一挥衣袖, 就在海边筑起几十里的城墙, 海浪虽高似楼船, 也拿这仙人的金汤铁城毫无办法,因此金城全境都不但没受灾, 而且还得了好些海族送来的好处:某村的村民在滩涂上拾到了桌子大小的巨贝啦,不但其中有指肚大小的珍珠, 那巨贝也可雕琢成珍玩啦……某家的小娘子在淤泥里拾到了珊瑚枝,拿去请人一看, 居然能值几百两啦……
不管信与不信,外地老百姓都对金城人表示羡慕嫉妒恨。
而金城知府更是将这段异事详细写成了奏本。
原本一个小小知府的奏本也不见得就能上达天听, 然而实在是在一片上报灾情损失惨重的奏本里, 金城来的奏本实在是秀得出众了……一层层的大佬们觉得甭管是不是有夸张吧, 送上去让官家能眼睛一亮也是好的。
要说一个老太太,就算是身份是小贵族吧,她还是个寻常的老太太, 在山里突然就得了高人点化这种事,放在现代是一点也不走进科学,要被打成迷信的,但在古代的话,这种奇闻奇事还是挺多的。
官府方面也不会强行用科学来解释,若有政治需要或是对方身有功德,还会树立起本朝的仙人典型来……不然看看道家里的各路神仙,好多都是有名有姓,有家族出身的,最出名的大概当属八仙,出身有贵有贱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事迹各不相同,却在传说中现身于民间,用神仙手段度厄解困。
当今的皇帝段权已有六十来岁,在他之前的几任皇帝,最高的寿数也就是六十,这位二十五岁登基,在位近四十年,是大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了。
早年段权也是励精图治,闻鸡起舞,立志青史留名的……那时候的大周朝也的确算得上国富民强,只是再英明的皇帝到了后期也要犯点糊涂,这位也不例外……宠妃外戚权臣奸宦枭将一个不缺,再加上诸子夺位,太平盛世的浮华已经渐渐地到了尽头。
而这皇帝年岁越长,就越喜欢舒心享受,看到那些灾情战事匪乱的奏折就皱眉冷哼,看到象征着自己圣明仁德的祥兆就觉得顺眼……当然了,太过直白的拍马和造假的,老皇帝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驳斥发怒的……
老皇帝拿着金城知府这份奏章从头到尾看了两遍,沉吟不语。
一旁的太子察言观色,“父皇的意思是……”
身为四十来岁的苦逼老太子,太子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参知政事,一些不重要的奏章都是由他来处理的。
金城知府的奏章太子自然是看过的,揣摩着呈上,就是觉得这般的奇事,就算一时不禀告上去,将来让老头子知道了,说不定就会翻找旧奏章,与其那般还不如直接呈上,也免得让老太子生了疑心病。
皇帝看向太子,“这世上真有得道高人?”
到了他这个位置,当了皇帝四十年,说起来是挺累的了,但别以为皇帝就会想退休?皇帝的快乐,普通凡人根本体会不到!
若是真有得道高人,那岂不是……
历朝历代,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,到了晚年的时候,还不是大都沉迷仙道,想求得长生之术?说实话佛门那一套轮回,对至尊来说太虚无了,老子这一世就到达了巅峰了,你让老子去转世?那必须不能干啊!
而道家修今生得长生那就太合乎至尊者的心理了!
太子小心应对,“兴许有呢……若这位唐老夫人的事迹是真的,那想来应该的确是有几分不凡……”
要让他来说,他只希望这位唐老夫人只会点神奇的医术,略有些道行就够了……他不想当一辈子老太子啊!
皇帝浑浊的老眼里放出一线光华。
“既然如此,就派人去探访一番,看看到底真是得道高人,还是欺世盗名,虚报事迹!若真是得道高人,就让人请到京城来,朕倒是想见见这位承安伯爵夫人了。”
太子犹豫了下,还是劝道,“父皇派人去探访,这倒是稳妥,只是那位毕竟是孀居命妇,而且已经出家修道……父皇要召见的话,怕是还得有个说法……”
如今各地灾情折子不少,若是还没处理好灾情,倒先去召见了道姑之流,怕是那些御史的奏章要雪片般地飞来了,这可不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?
皇帝望了太子一眼,倒是想明白了太子的言外之意。
要想召见那位疑似仙姑不是不可以,却得立个名目,或者肯定对方于国有功,升个品级,再由后宫的娘娘下旨召来京城……然而这旨意要发,就得有个前提,那就是这奏章上写的,并无夸大不实之词。
皇帝正沉吟间,一旁的老太监送上盏热茶。
这位伺候皇帝多年,看他这个动作,皇帝便知道含义。
“福兴,你有什么话要说?”
“回皇上,奴才啥都不懂,不过听说十王殿下才从东南一地回来。”
老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