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懂烧陶的手艺人,窑坊那边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。安西也顺便畅想了一下后续计划,瓷器,玻璃,甚至是水泥,都可以提上日程了。
他也不讲究什么循序渐进,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,一股脑的全交给了王匠人,“以后窑坊就由你主持了,这些资料都是给你的,你们可以慢慢试验,能做出什么算什么。”
“大人,我,我不会识字啊。”王匠人说的有点不好意思,他祖祖辈辈都是烧陶的人,他也没识过几个字。
安西皱眉,这就难办了。
这些资料不仅内容繁杂,还有很多生僻字,更有一些后世相关的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新字,在这个世界不一定有。
可是如果让他一点点的给王匠人解释,他又没有这么多的时间。
想了想,安西咬牙,拿出家里的一本新华字典,把封面和序言等页面撕掉,“你拿着这个给李老头,然后让他给你解释上面的内容。告诉他,这本书是我家族的珍藏,价值千金,务必保管好了,也不能让其他人知道。”
“是,大人。”王匠人高兴的答应,看来大人真的很信任自己,这么珍贵的书籍,居然都让自己转交。
“大人,你放心,我一定会认真做的,肯定尽快给您做出来。”
王匠人一家,甚至他弟弟一家,都搬进了新房里。住着这样的房子,日子别提多美了,因此对于安西交代的任务,他是一百个上心。
拿着资料日日去找李老头,翻来覆去的琢磨,就想着怎么尽早的做出成品,好拿到县令大人所说的奖励。
但显然这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,就说从烧陶过度到烧瓷,就不仅仅是看看资料就可以的,原料,配比,烧制手法,温度等等,都需要一点点试验。
何况安西给的资料,还不仅仅是这个,还有水泥和玻璃。
看表面是一样的,都是烧,但首先窑洞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,更别说其他的环节,必须一步步慢慢来。
这不是一条两天能完成的,也不是王匠人一家就能搞定的,安西不着急,让他们慢慢回去试验。
这边就交给了王匠人,安西自己忙着筹备商队,这是早就计划好的。
这次的商队由乔良带队,抽调五十人跟随,保护随行人员的安全。
这些人都拿着武器,统一着装,因为一段时间的训练,首先在气势上就能震慑住不少人。而且在见过血之后,他们就更多了一丝血性,眼神里都透着坚毅。
商队的主体由三部分人组成,一个是负责县衙物资收购的王文,他带着自己手下几个人,去外面采买扈县现在紧缺的物资,粮食,衣物,种子,煤炭,家禽等等,所用的钱财就是当初抄家抄来的。
而比较机灵的张小冰,也带着一些人,任务是要把扈县的东西卖出去,换取钱财,所卖的货物,暂时只有香皂。
另外,他还偷偷带了一些海盐,如果有机会,可以和人私下交易。当然,这个比较隐秘,一般人不知道。
除了这些,安西还给了两人一个额外的任务,那就是沿路看看能不能买到带手艺的匠人。
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王匠人,但这还远远不够,最好多多益善。
最后就是扈县的其他商人了,在安西铲除了一些作恶的商人之后,扈县能经商的人家也就不剩多少了,而在这些人中,愿意跟着商队出来的,也就更少了。
挑挑拣拣,安西选出了三家平时信誉良好,实力也还算不错的,让他们准备好人马,跟着一起去。
至于他们买什么卖什么,这就不关安西什么事了。
他要的也只不过是尽快让扈县的商业发展起来,才想着顺便带这些商人一程。
几天后的清晨,商队悄悄出发了。
看着一百人的队伍渐行渐远,安西心中充满了希望,但愿他们一切顺利,尤其是张小冰那里,只要香皂能打开销路,他就可以给工人发工钱了。
有了钱,他们才能购买更多的生活物资,这样,扈县算是盘活了。
......
两个月后,已经是隆冬季节,扈县大雪纷飞,严寒的天气让人望而却步,但扈县的县城却热闹异常。
尤其是那条新建好的主干道,就仿佛另外一个世界,人流如织。
街道两边的店铺都打开了大门,有卖布匹衣服的,卖盐的,卖粮食种子以及家禽的,除此之外,还要陶罐,锅碗瓢盆,农具,吃食等等。
除了店铺之外,街道上还安排了摆摊的位置,一排排的规划好,任何人只要交上三文钱,就可以在这里占个位置,卖一些自家产的东西。
前几天,所有和县衙签订了契约的工人,都拿到了发给他们的工钱。
原来,他们做工不止有粮食,还会发工钱,只是之前县衙也困难,没有钱发,只能发粮食。
不过,在县令大人惩治了贪官富户之后,从他们家里抄了许多银钱,就决定给工人们发工钱,按照他们上工的时间和次数,所有人都发齐了三个月的工钱。
捧着手里这笔新到手的大钱,工人们都激动不已,真的好多钱啊!
以前他们一年到头也挣不了这么多,可这才三个月的工钱,就已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