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夜李开德炒的两个菜受到热烈欢迎,王翠翠暗道,放那么多油盐,能不好吃么。
次日一早,三家人约在一起,趁着休假把该办的事办了。
尹金明手里拿的是段晓棠当初找杜乔打听来的私塾学校名单。
双方家庭资源、教育需求不一样,适合杜家的,未必适合他们。
李开德:“早上我爹寻街坊,打听了附近几家名声好的私塾。”
尹金明点点头,“嗯,都去看看。”
刘耿文和李开德两家都是拖家带口来长安,唯独尹金明只有他的妻儿来此,眼见得人丁不丰。
李开德昨夜听刘兰芳的言语,自从到长安,尹金明娘子的药就没断过,身子似是亏损得厉害,不像他们身体缓过来后就没再吃药。
尹金明不提,李开德刘耿文也不多问,到底是人家的私事。
三人打定主意,将子弟送一处读书,非是感情好,而是出于现实的考量。
他们到底是外来户,贸然去陌生的地方读书,容易遭欺负,三家人抱团就无惧了。
以他们如今的地位,若舍得下面子,可以找家中开族学的将领附学。
但他们的主将段晓棠,只养猫不养娃,总不能让自家孩子和猫一块抓老鼠玩吧!
所以只能自谋出路。
刘耿文问道:“开德,你家几个?”
尹金明不用问了,他家的人口摆在明面上。
李开德:“我爹让先在家学一学,脑子聪明的送去读书。”
刘耿文感慨道:“也对。”
他们家底薄,束修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投入,当然要可着有前途的投资。
这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,前提是老人明事理,不然只会搅得全家都不安生。
李开德叹一口气,“昨日教他们一句论语,感觉女孩比小子记东西快,聪明。”
刘耿文不曾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,“可惜是小娘子……”
尹金明打断道:“你们忘了祝、林二位娘子?”
刘耿文:“那都是天上下凡的仙女。”
作为段晓棠的心腹,左厢军的铁杆,林婉婉曾经随军做过军医,教导过他们战场救治之法,祝明月背地里帮右武卫处置战利品,筹备军衣……这些都瞒不过人。
尹金明:“我听金辉说,祝娘子手下有不少识文断字的女娘,出面处置各种大事。”
女子不能封侯拜相,但一样可以扶持家中,做出一番事业。
对他们这样的人家而言,没什么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,不到能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,一切以实用为主。
难道以前家中女眷一块下地,就称得上讲究吗!
三人骑马在城中各家私塾转悠,若遇上先生正在讲课,还会驻足多听一会。
以他们野路子的学习经历,先生学问固然重要,但能教出来多少更是重中之重。
孙安丰举过例子,现在营中教的《论语》都是按照最简单的来,若真照传统的教法,旁征博引咬文嚼字,九成九的人听不明白。
但这就是最符合士人规范的主流学问。
尹金明三人只有一个要求,难点不是事,但要说人话,不能云里雾里让学生自己去悟。
你看,范成明听龚瑞说话,现在都没悟出个道道来。
杜乔推荐的一所私塾符合他们的要求,先生也满意家长的身份背景。
如今城中风头正劲的右武卫将官,体面得很。
可惜师资力量限制,不能一口气收七八个学生,否则精力跟不上,教学质量难以保证。
尹金明三人又不愿意将子弟拆分入学。
双方只能遗憾无缘。
最后还是在李四海打听出来的一所附近坊学中找到“落脚处”,因是父子二人共同办学,多几个学生照应得过来,用来启蒙足够了。
双方约定好,待到良辰吉日带学生来拜师。
李开德在城中走了一天,回家时感觉比往日在外急行军还累。
李四海问道:“事情办下来了?”
李开德点点头,“嗯,隔了一坊,不算远。”
李四海笑道:“那就好。”
李开德:“改明我去把启蒙书籍买回来,家里再给他们几个缝个书包就能上学了。”
李四海惊讶道:“还要买书!”多贵呀!
李开德:“第一回才买,往后学会写字了,让他们自己抄去。”
李四海:“还好。”
秉承着不能浪费的原则,李开德将子侄们招来一处,说道:“过几日就要去上学了,放学别只顾着玩耍,回来将今日先生教的,全交给你们三叔和姐姐妹妹。”
束修不能浪费,还能教学相长。
底下齐声应道:“好。”
段晓棠这一日又在做什么呢,其实什么都没做。
不过是吃吃喝喝、玩玩乐乐而已。
早上从戚兰娘手里拿几张小吃街的自助餐券,新的一天从吃吃吃开始。
段晓棠本人战斗力堪忧,但曹学海等人表现良好,让一众围观群众生出吃回本的评价。
段晓棠担忧道:“要不要给你们拿点消食丸?”吃撑了就不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