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级毕业,该上四年级的三姑,却非吵着想要跳级上五年级。
因为班里有个同学,每次考试,他和三姑俩人,不是你第一就是我第一的,还是都是落了其他同学一大截,俩人在学习上争得不亦乐乎。
那个同学的父母都在外地上班,没时间照顾他,他住在姑姑家,才在我们村里上学。听说今年他父母都调回了县里工作,他也就跟他父母一起,回了县城上学。三姑觉得那个同学走了,学习上没了挣头,上学没意思了,就把自己跳级的心思说给了大伯。
大伯知道三姑的小骄傲,在班里,除了那个转走的同学能和她争争,她没有把其他同学放在心上。大伯想挫挫三姑的锐气,让她明白学无止境,不可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。就说你在咱班里,能考个第一第二不算啥本事,厉害的学生跳一级也能跟上课才算厉害。大伯本来就是想激励三姑一下,让她脚踏实地地去学习,没想到三姑直接去找校长,告诉校长自己想跳级去上五年级。
大伯告诉三姑要跳级,爷爷觉得有点不可思议,好好的上个学,没听见说还能跳着上的。那时候小学五年制,三姑六岁上学,要是再跳一级,十岁就得上初中。要是上初中了,每天得跑到七八里地外的公社去上学,下午放学还得再跑回来。爷爷奶奶考虑到三姑太小,一天两天还行,时间长了恐怕身体吃不消。要是直接拒绝三姑的跳级要求,三姑不知道要闹腾几天,才能消停了。
为了能让三姑歇了跳级的心思,跳级考试的题目,是大伯出了给校长的,对三姑说是四年级的老师出的基本题目。毫无意外,三姑两门课都没有考及格,尤其是她擅长的数学,才考了48分。跳级的想法毫无意外的泡汤,三姑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,窝在家里守着自己的书本看了好几天。
就在这时,家里接连来了两张大学录取通知书。一张是刚高中毕业的大姑的,高中毕业顺利考取省城的师范学院,另一张,是偷偷参加了两年高考的大伯的。
原来,顾老师在回城后,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,就鼓励我大伯也考考试一试。怕考不上被村里人笑话,除了我爷爷,大伯谁都没有说。大伯去年夏天高考,离录取分数线差了十来分,铩羽而归。爷爷说:咱啥虫凿啥木头,你这样好好的当个老师也不赖,别瞎折腾了,村里人知道了笑话咱眼高手低。大伯不甘心,又暗暗复习了一年,今年被省城大学录取。
那时候刚回复高考才四五年,一个村里,几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。一家子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,甭说在村里,我们家在十里八村都出名了。出门下地,村里人见了爷爷奶奶,都起哄说要喝一壶高兴高兴。那时还没有升学宴一说,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,也就是家里人自己高兴高兴。爷爷奶奶高兴之余,更多的是发愁,家里一下子走俩劳力,地里活不好干。
以前大伯虽说是在学校教书,一早一晚和星期天,一点也不少干活。耕地种地这些大活,比我爷爷一点也不逊色,我奶奶只管锄锄草间间苗就行了。大伯一走,不到寒暑假是不能回来的,地里春种秋收的忙是一点也帮不上了。我爹虽然个子不小力气不差,有我大伯在前面顶着,使牲口耕地种地的活都没有干过。加上我爹也考上了高中,今年秋天开始,就要去县里上学,干活更指不上了。
还有就是钱的事儿,虽然大学里免学费,但生活费总的要花自己的。上中学能从家里带干粮,上大学总不能背着饼子窝窝去吧,再说也不能一下子背半年的干粮吧。听邻村的一个大学生说,他一个月要花十几块钱的生活费,这一个人一个月十几块钱的生活费,俩人在一起就是二三十。
分开地后,打的粮食多了,家里多多少少也攒了一些,要是一个月往外拿二三十块钱,用不了一年,家里的积蓄就会被全部掏干,那以后的日子就没法往下过了。
爷爷奶奶着急,大姑和大伯两个也不平静。爷爷奶奶顶着村里的风言风语,让大姑上到高中毕业,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。大伯考了两年才考上,今年不去上,明年再考,考得上考不上还两说,就是明年考上了还是上不起。
“哥哥,要不今年你先去吧,你考了两年才考上,不去就太可惜了。我年纪还小,我在家里一边干活一边复习,过年再去参加高考。”
明知道自己就是明年考上,家里还是一样供不起,大姑还是安慰着自己。大伯更知道离开学校后再复习的不容易,他在学校里,课间休息,晚上备课完了之后还有点空闲。大姑要是回家参加劳动,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回家还有家务要做,针线活也要做,根本空不出时间来复习了。
“不沾,你没长期在家里待着,你不知道家里有多少事儿,咱娘一天到晚不闲着也有干不完的家务活。我要是走了,耕地种地拉牲口的活都压咱娘头上了,你在家里能眼看着咱娘忙不过来,自己还能坐着安心看书?我在学校里,能抽出时间来学习,再说我有老师的粮食挣着,还能给家里多一样收入。”
“不行,要是越过小子叫闺女去上学,村里人会笑话的。咱爹咱娘也不同意,他们觉得以后咱家靠你撑门面,你去上大学了咱家名声也好听。”
“你也是咱家人,上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