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就这玩意儿?能亩产好几千斤?刘兄,莫不是开玩笑吧?”李定国看着一地枣子般大小的土球,一脸的不可思议。
早在好几个月前,他就从刘寒嘴里听说,在江南沿海一带,有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传过来的高产作物,其产量可以达到大明目前所种植的小麦、稻米等作物的几十倍,但李定国压根就不信,有这种东西当时的朝廷早便推广种植了,真以为朝廷的那些官员都是傻子吗?
可见刘寒如此笃定的模样又不像开玩笑,李定国虽然还是不大相信,但心中却已经开始犯嘀咕,毕竟刘寒带给了他太多的不可思议。
“寡人啥时候跟你开过玩笑?嗯,仅凭这些没有经过改良的种子,亩产可远远达不到数千斤,但只要肯下功夫培育良种,说不定未来几年内就可以实现,唉,可惜远水还是解不了近渴呀!”刘寒心中的喜悦一下少了一半。
他压根就没想到这时候的土豆竟然这么小,小到看到后令人哭笑不得。
“那……如果直接种植,产量能有多少?”李定国不甘心的问道。
这……刘寒只知道后世有高科技育种,再加上有各种化肥药物等效果的加持,以至于产量很高,他还真不知道三百多年前的土豆产量怎么样。
“回大人,那几个从江浙回来的部下说,他们是从几个破落士绅家里收购来的,有户人家很擅长养花花草草,那家收来的土豆最多,一颗老苗子下面竟然挂着十几颗这种豆子,这是一路上从江浙赶到这里缩水了,俺那部下说刚挖出来时老沉了。
俺想着如果种植起来好生照看,产量怎么说也得有上千斤,比稻米都高好多咧!”冯英一边皱眉想着一边道,这也是冯英如此高兴的原因。
亩产千斤这在后世妥妥的亏掉裤衩子,但在这年月,小麦亩产只有一石多点,折合后世也就两百斤,倘若加上秋种的豆子等,也就不到四百斤,江南地区稻米产量虽然比小麦高些,但一年亩产也就五六百斤的样子,就这还得看天气吃饭。
而土豆红薯这类作物,不但不挑土地,耐寒耐旱,产量还比稻米都高,要知道亩产千斤说的只是一季,剩下的一季还能种植些其他作物,这相比原来不知好了多少。
“嗯,这倒也算是个可行之策,但终究解不了燃眉之急。”刘寒皱着眉头道。
想推广种植,最起码得有足够的种子,仅凭这次带来的这半口袋玩意儿杯水车薪都不够,而往返一趟江浙少说也得俩月,这还不算上到了江浙后大肆收购的时间。
再说那边都是敌占区,倘若让鞑子发现又是平添的危险,而且这种作物在江浙一带就是被富人当作观赏植物,所以都没有大量种植,收集难度也大,所谓物以稀为贵,如果大批量收购,物价必然上涨,需要的银钱并不是小数目。
可摇黄军的家底并不丰厚,这阵子虽然有所斩获,但花销更大,为了安
抚民心,刘寒不仅免除了川蜀全部城池一年的赋税,为了堤防鞑子可能的反击,还花银子修缮各地的城防,粮草、银两都已经快见底了。
“刘兄,这可不是小事儿,如果成功了就一劳永逸了,所以,我的意见是即便再困难,也应当先把银子花在新作物上。”李定国沉吟了一会儿,似乎看出刘寒的纠结,便说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虽然城防很重要,军队也很重要,百姓更重要,但从底层吃过苦挨过饿的李定国心里十分清楚,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粮食,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,才有未来,苦日子他没少经历,他跟着义父张献忠的时候不止一次饿的两眼冒金星,可不照样带着将士熬过来了。
其实李定国对于刘寒的优待将士政策一直不大同意,原来草莽年代时,他们的军队都是不发军饷的,大伙儿都是抢到了东西就吃,抢不到就一块挨饿,如今刘寒不仅给吃的,还发军饷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即便现在如此困难,刘寒仍旧不为所动。
但不管刘寒要不要降低对士兵的待遇,吃饭问题总要放在第一位,哪怕近期苦点,眼光却要放长远。
刘寒瞥了一眼一本正经的李定国,意思是用你来提醒,他到底是受过义务教育的高知识分子,随即又转向冯英道:
“你去找李丰和领六万两库银,将你人手的一半都派往江浙,不,再从步军里征调三百人,都乔装去往江浙,不论你们是用买用偷还是抢,总之用最快的速度搜集这两种作物,同时堤防鞑子的干预,听明白没有?”
“卑职明白,放心吧大人,卑职一定将此事办好,不教大人失望!”冯英砰的一声将身体挺直,盯着刘寒的眼睛十分认真的保证道。
冯英下去后,李定国揶揄道:
“这小子看你这种眼神,啧啧,似乎是把你当成父亲一样崇拜。”
“唉,他也是个命苦的孩子。”刘寒叹了口气道。
也难怪,冯英自打十二三岁被刘寒所救,就一直跟在刘寒身边,冯英年纪小又瘦弱,所以刘寒总是对他照顾有加,这让从小没有受过爱护的冯英铭记于心,每次刘寒交代的任务想尽办法都要去完成,他对刘寒的尊敬和崇拜已经超越了部下对上司的感情。
“要不刘兄干脆收他做义子得了。”李定国见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