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能是官府的探子?
王二麻子只瞧了父子俩一眼,心里就有了判断。
除非脑子进水了,不然谁会派这么扎眼的探子,这不明摆着让人起疑吗?
这两人看着更像是从哪个破庙逃出来的和尚。
宋朝的时候,佛教戒律没那么严,和尚可以吃肉,也不一定要剃光头。从唐宋的画里能看出来,那时候和尚大多是短发,给和尚立一堆规矩那是朱元璋之后的事儿了。
不过,李然身上带着兵器,还是朝廷管制的那种,这让王二麻子有点好奇。
“走吗?” 李然问。
李国强说:“走吧。”
一直待在村子里也不是个事儿,父子俩商量了一下,就同意和他们一起去集市。
王二麻子又从村里叫了两个人,带上些鸡蛋、蔬菜和粗布,准备到集市上换些生活用品,比如盐之类的。
算上李然父子,一共五个人出发了。
王二麻子瞅了一眼牛屁股,特意提醒道:“那烙印得处理一下,不然要惹麻烦。”
“这牛是我们捡来的,要是遇到官府,我们就交上去。” 李然解释说。
王二麻子嘿嘿一笑:“官府正愁没地方抓人呢,你说献牛,说不定官老爷直接把你当偷牛贼抓了。”
李然觉得有道理:“那还是处理一下吧。”
那两个同路的村民,一个叫孙福,一个叫赵六。
王二麻子对赵六说:“去弄点柴火来。”
赵六马上回家抱来柴火,又拿出火石打火,把一根粗树枝烧红了当作烙铁。
王二麻子抱着胳膊,看着火不说话。
李国强小声问儿子:“这人什么来头?为啥要帮我们弄掉官印?”
“投名状。” 李然说。
“投名状?” 李国强不太明白。
李然解释说:“私自弄掉官牛的印记,这可是大罪。就算我们是官府的人,这么做也有罪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和他们一样有罪了,大家都有把柄。”
李国强恍然大悟:“这个王猎户是土匪?”
李然看了看村子,冷笑一声:“说不定整个村子都和土匪有关系,是土匪在江边的一个据点。不过,他们平时也种地,农忙种地,农闲打劫,古代这种偏远地方这种情况不少。”
不一会儿,树枝烧红了,王二麻子弯腰捡起来,递给李然:“动手吧。”
李然接过树枝,走向瘦牛。
瘦牛吓得直往后退,李然摸摸它的背安抚:“会有点疼,你忍一下。”
牛好像还记得被烙铁烫的滋味,怎么也不肯听话,一直躲着烧红的树枝。
王二麻子猛地抱住牛脖子,喊道:“快点!”
李然站在牛屁股右边,把树枝按在官印上。
一阵滋滋声,瘦牛疼得乱蹦,可就是挣不脱王二麻子的胳膊。
“嘿!”
王二麻子大吼一声,把瘦牛按倒在地,孙福和赵六也赶紧过来按住牛。
这牛虽然瘦得厉害,好几个月没吃好,没什么力气了,但王二麻子这力气也真是惊人。
官印那里很快被烫得黑乎乎的。
这牛肯定不能带进城里,就算没了官印,来历也说不清,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。
折腾了好一会儿,瘦牛挣脱了,跑出去老远。
李然也不管它,自己继续走。走了一会儿回头看,发现瘦牛又跟上来了,还故意去啃路边的麦苗。
王二麻子笑道:“这牛挺有意思,通人性呢。不如卖给我,三百文牵走。你们别嫌少,这牛太瘦了,买回去还得好好养。”
李国强小声问儿子:“三百文大概值多少钱啊?”
“我也不太清楚北宋的物价。” 李然回答。
既然不清楚,那就先不卖,先去集市看看情况,李然拒绝了卖牛的提议。
宋朝的牛价变化也很大,越往后越贵。
一是因为牛越来越少,二是因为物价上涨,钱不值钱了。
这里到集市大概有八里地,可能是村民经常走,江边已经有了一条小路,不用再砍荆棘开路了。
王二麻子看看周围的风景,时不时瞅瞅李然的后背,走了一会儿突然问:“李兄弟背着啥?是武器吧?”
“就是根棍子。” 李然说。
王二麻子继续试探:“我看像把刀呢。”
李然笑了笑:“是把宝剑,王大哥信不?”
“我信。” 王二麻子也笑了。
李国强停下脚步,放下背包,拿出一个精致的指南针:“其实我们是商人,半路遇到土匪,东西都被抢了,好不容易才逃出来。你看这个指南针,就是剩下的货物。”
这指南针是准备送给亲戚小孩当礼物的,包装很精美。
指南针放在一个檀木盒子里,盒子上还有漂亮的花纹,一看就很贵重。
王二麻子没什么文化,不认识这东西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盒子。
李然解下宝剑拿在手里,握着用破卫衣包着的剑柄说:“王大哥要买这个指南针不?这可是好东西,至少值五十贯。”
王二麻子看看李然的手,又看看盒子,摇摇头:“太贵了,集市上也有